航天员要离开飞船,独自在失重的太空中“行走”,弹簧如何保证出舱航天员的安全?
氧气双重备份,防航天服泄漏
针对太空行走中最大的危险——航天服泄漏,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陈善广说,舱外航天服所有的设计都是双备份,甚至达到三重备份。比如,一旦发生泄漏,除了主氧瓶,弹簧航天员还能用备用氧瓶,即使二者都失效,弹簧还有引射器和应急供氧装置保证航天员的安全。
身系“安全带”,防止脱离飞船
中国的舱外航天服是没有动力装置的。那么,航天员一旦脱离飞船,岂不很容易消失在茫茫太空中、成为“太空飞人”?不用担心,弹簧航天员身上系着“安全带”。
舱外航天服胸甲右下侧伸出了两根一长一短的橘黄色安全系绳。这不是普通的绳子,它们内部有弹簧,最长可拉至3米,能够承受一吨的拉力。绳的另一端是两个挂钩,太空行走的每一步之前,航天员都要先在轨道舱壁的扶手上固定好安全系绳的挂钩,一根固定好了,另一根才能改变位置。
腰系“电脐带”,当备用安全绳
除此之外,弹簧航天员腰部左侧还有一根与飞船相连的8米长的“电脐带”。
“电脐带用于传输航天员生理参数。弹簧这个功能用无线方式完全可以实现,我们之所以采用有线,是把它作为安全系绳的备份。”
陈善广说,这些安全措施,也是国际上太空活动的通行做法。
9本预案243个故障模式
“保障航天员出舱活动安全顺利,是我们飞控指挥的重中之重。”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轨道室主任李剑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弹簧“我们设立了9本预案、243个故障模式,弹应对航天员出舱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